精選內容
-
一句話科普:盯上中年女士的胰腺漿液性囊腺瘤(2)
一句話科普:盯上中年女士的胰腺漿液性囊腺瘤(2)1胰腺漿液性囊腺瘤(SerousCysticNeoplasm,SCN)多發(fā)病于年齡51歲女性。在胰體尾部多見。2其影像學特點十分明顯,大約70%~90%是微囊腺瘤,由充滿漿液的多個小囊組成。也有其他類型。3約三分之一沒有癥狀。如果有癥狀,包括腹痛和可觸及的腹部包塊,而黃疸、消瘦、胰腺炎則較為少見。4在診斷上,超聲作為篩查,CT和MRI(磁共振)檢查是診斷PCN的首選方法,準確率高。5治療:無癥狀、病灶較小(小于3厘米)的患者,可以選擇觀察并定期進行影像學檢查。腫瘤較大、快速增大或有癥狀時,手術切除。6具體手術方法根據(jù)位置等決定:保留胰腺功能的胰腺囊性瘤切除術(就是盡量少切一些其他器官或者組織)。7胰腺漿液性囊腺瘤基本不會變成惡性的。
鄭大一附院科普號2024年07月23日240
0
0
-
囊腫
王川醫(yī)生的科普號2023年08月02日90
0
1
-
胰腺囊性腫瘤的認識和處理
胰腺囊性腫瘤(pancreaticcysticneoplasms,PCN)是指源于胰腺導管上皮和(或)間質組織的囊性腫瘤性病變。而胰腺假性囊腫指慢性或急性胰腺炎,導致胰管的阻塞或者局部壞死,組織液化壞死之后積存大量液體,形成局部囊性病變。其本質是炎癥引起,并非腫瘤性病變。PCN相對少見,包括良性、低度惡性及惡性,常見類型4種:導管內乳頭狀黏液性腫瘤(IPMN):約51%~57%漿液性囊性腫瘤(SCN):13%~31%黏液性囊性腫瘤(MCN):8%~18%實性假乳頭狀瘤(SPN):4%~5%不同類型的PCN均有惡性潛能,但癌變率差異較大。(1)導管內乳頭狀黏液性腫瘤(IPMN):最常見為胰腺導管上皮來源的產(chǎn)黏液囊性腫瘤。囊性病灶源于胰管,病灶沿胰管分布并與正常胰管相通是IPMN最重要的影像學特點。分為主胰管型、混合型、分支胰管型。(點擊查看我的科普文章:淺談胰腺導管內乳頭狀黏液性腫瘤)(2)漿液性囊性腫瘤(SCN):多見于老年女性,惡變率低于1%起源于胰腺中心腺泡細胞的非黏液性囊性腫瘤,多位于胰體尾部。不規(guī)則的多房蜂窩樣結構,中央可伴有鈣化,囊壁上無結節(jié),囊腫不與胰腺導管交通可分為4種類型:小囊型、寡囊型、混合型和實性型。1.小囊型最為常見,通常由多個(≥6個)囊壁菲薄的小囊(<2cm)組成。內含漿液,囊泡疊加排列,形似蜂巢樣結構,內部有呈輻射狀的分隔。30%的患者可見中央鈣化,又名“日出征”,為特征性表現(xiàn)。2.寡囊型SCN約占全部SCN的10%,通常由少數(shù)(<6個)較大囊腫(直徑≥2cm)組成,亦可為單個囊腫位于胰頭者多見,可壓迫膽管,與MCN難以鑒別。3.混合型及實性型罕見,有誤診為胰腺癌的報道。研究顯示其術前確診率僅為13.7%(83/606),55.8%(338/606)的患者術前影像學僅作出胰腺囊腺瘤或囊性占位的模糊診斷。(3)粘液性囊性腫瘤(MCN):多見于中年女性,癌變率10%~17%為一類非導管細胞來源的粘液性囊性腫瘤,病灶多位于胰體尾部。典型的MCN為大囊結構,囊壁較厚,內有實性乳頭狀結節(jié),內含粘液,囊液中癌胚抗原及CA19-9均明顯升高。影像學表現(xiàn)為單囊或多囊,不同于SCN囊泡呈疊加排列,而為囊中含囊,中央無鈣化,但腫瘤邊緣多有強化或鈣化。我國的多中心研究結果表明,僅有15.6%的MCN患者獲得準確的術前診斷,而62.5%的患者僅作出囊腺瘤或囊性腫瘤等模糊診斷。(4)實性假乳頭狀瘤(SPN):多見于年輕女性,低度惡性腫瘤。為血供豐富的實性腫瘤,腫瘤內部出血導致其內部的實性成分形成假乳頭樣改變,似囊狀結構。典型表現(xiàn)為中央囊性部分被厚而不規(guī)則的囊壁包裹。一經(jīng)診斷,均應積極手術治療。全國多中心回顧性研究數(shù)據(jù)顯示:SPN術前正確診斷率為48.8%(314/644),15.5%(100/644)的病例僅作出“囊實性占位”的模糊診斷,誤診率為24.8%。二、手術治療策略(1)IPMN的手術治療策略:簡單來說主胰管型及混合型IPMN,直徑≥2cm的年輕分支胰管型建議積極手術切除,手術方式主要取決于分型及病灶位置。主胰管型及混合型IPMN根據(jù)病灶部分可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、胰體尾切除術甚至全胰腺切除術。(點擊查看我的科普文章:淺談胰腺導管內乳頭狀黏液性腫瘤)(2)SCN的手術治療策略:由于SCN惡變率不足1%,對術前明確診斷者均可隨訪觀察。我國《胰腺囊性疾病診治指南(2015)》建議將腫瘤直徑>6cm作為SCN的手術指征。(3)MCN的手術治策略:為癌前病變,可發(fā)展為黏液性囊腺癌,診斷明確的MCN均建議手術治療。2018年歐洲循證醫(yī)學指南推薦對腫瘤直徑<4cm、無壁結節(jié)等危險因素的MCN,可密切隨訪觀察。除了直徑>4cm、有壁結節(jié)等特征外,腫瘤周圍“蛋殼樣”鈣化、隨訪期間腫瘤直徑進行性增大、合并CA19-9升高等,也是提示可能發(fā)生惡變的危險因素,此時應及時進行手術治療。(4)SPN的手術治療策略:由于SPN為低度惡性腫瘤,且包膜完整,絕大多數(shù)患者手術切除后可獲治愈,5年生存率達94%~97%。對所有術前考慮為SPN的患者,根治性手術切除是最佳的治療手段(5)術前無法明確類型的PCN手術治療策略:術前作出精確到PCN亞型的正確診斷率僅為33%,約41.1%的患者術前僅作出囊腺瘤、囊/實性占位、胰腺囊腫等模糊診斷。4種亞型中,SPN和主胰管型/混合型IPMN術前最容易通過影像學檢查得以確診,而SCN、MCN和分支胰管型IPMN的術前影像學確診最為困難。研究顯示短期內生長速度較快(≥2mm/年)的PCN性質可能發(fā)生變化,應行手術治療。囊腫壁強化結節(jié)常提示腫瘤具有惡性傾向,尤其直徑超過3cm的PCN合并強化壁結節(jié)表現(xiàn)時,應及時手術治療。總之,盡管目前PCN的臨床檢出率不斷增加,但術前準確診斷率仍有待提高,治療策略也存在較多爭議。參考《中華肝臟外科手術學電子雜志》,2022,11(5):438-442
陳勇醫(yī)生的科普號2022年11月07日3177
0
8
-
達芬奇機器人保脾手術
麻勇醫(yī)生的科普號2021年10月03日736
0
0
相關科普號

王川醫(yī)生的科普號
王川 主治醫(yī)師
北京清華長庚醫(yī)院
整形外科
172粉絲7361閱讀

董筱靜醫(yī)生的科普號
董筱靜 副主任醫(yī)師
廣州市荔灣區(qū)中醫(yī)院
婦科
1粉絲1333閱讀

姜輝勇醫(yī)生的科普號
姜輝勇 副主任醫(yī)師
上海國際醫(yī)學中心
肛腸科
3295粉絲259.3萬閱讀
-
推薦熱度5.0皮慶猛 副主任醫(yī)師上海交通大學醫(yī)學院附屬仁濟醫(yī)院(東院) 整形外科
體表腫瘤 84票
皮膚腫瘤 22票
疤痕 17票
擅長:乳房整形(隆胸及假體障礙、注射物取出、巨乳、男乳、副乳等);抽脂塑形及脂肪填充(大腿上臂環(huán)吸、腰腹瘦身、背臀塑形、面部吸脂、面部脂肪填充等);眼鼻整形(雙眼皮、眼袋、開眼角、倒睫、隆鼻、鼻翼縮小、歪鼻矯正等);腋臭(腋下多汗異味、清新微波/Miradry等);面部年輕化微整形(瘦臉、除皺、玻尿酸填充等)等整形美容手術。擅長各類良惡性體表腫物/皮膚腫瘤(基底細胞癌,鱗狀細胞癌等,頭面部腫瘤、會陰部腫瘤)、復雜疤痕(外傷/術后疤痕增生、疤痕疙瘩、頭面部難治性疤痕、剖腹產(chǎn)術后疤痕等)整形修復、復雜性脂肪瘤切除、副乳矯正、“腋臭”微創(chuàng)根治、男性乳房發(fā)育等整形外科常見病。 -
推薦熱度4.3鄭炳鑫 主治醫(yī)師青島大學附屬醫(yī)院 骨腫瘤科
骨腫瘤 199票
軟組織腫瘤 89票
體表腫瘤 34票
擅長:①四肢惡性及良性骨腫瘤(骨轉移癌,軟骨肉瘤,骨巨細胞瘤,骨軟骨瘤,骨樣骨瘤,單純骨囊腫/動脈瘤樣骨囊腫,骨纖維結構不良,纖維皮質缺損,非骨化纖維瘤等)的外科治療; ②各類骨與軟組織肉瘤(骨肉瘤,尤文肉瘤,脂肪肉瘤,平滑肌肉瘤,未分化肉瘤等)的保肢外科治療和規(guī)范新輔助化療/靶向治療/免疫治療;肢體黑色素瘤的外科綜合治療; ③脊柱、骶骨、骨盆轉移癌(肺癌,乳腺癌,腎癌,前列腺癌,甲狀腺癌,肝癌等)的射頻消融+骨水泥微創(chuàng)治療和外科手術綜合治療; ④脊柱原發(fā)腫瘤(椎管內神經(jīng)鞘瘤/神經(jīng)纖維瘤/脊膜瘤,脊柱漿細胞骨髓瘤、淋巴瘤、骨巨細胞瘤、脊索瘤、骨母細胞瘤/骨樣骨瘤等)的外科治療; -
推薦熱度4.2崔建禮 主任醫(yī)師吉林大學第一醫(yī)院 手足外科
手外傷 37票
神經(jīng)卡壓綜合征 26票
體表腫瘤 19票
擅長:手外科疾病:創(chuàng)傷(四肢骨折、斷肢、斷指、神經(jīng)、血管、肌腱、皮膚軟組織損傷或缺損)、感染、腫瘤(滑膜瘤、腱鞘巨細胞瘤、血管瘤、血管球瘤、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等惡性腫瘤)、先天畸形(多指、并指、巨指、拇指發(fā)育不良、馬德隆畸形等);退行性疾病(掌腱膜攣縮癥、腱鞘炎、腱鞘囊腫、骨關節(jié)炎等);神經(jīng)卡壓性疾病(腕管綜合癥、肘管綜合癥、腓管綜合癥等),以及神經(jīng)損傷晚期功能重建。 足踝外科疾病:拇外翻、拇內翻、平足癥、高弓足、馬蹄足、內翻足、垂直距骨斜形距骨、創(chuàng)傷性關節(jié)炎、骨關節(jié)炎、夏克氏關節(jié)、跖骨頭壞死、跟腱斷裂、跟腱炎、足跟痛、跖腱膜炎、色素沉著絨毛結節(jié)性滑膜炎、骨囊腫、骨腫瘤、甲下骨疣、嵌甲。 顯微外科疾病:四肢和體表良性腫切除及惡性腫瘤擴大切除重建、瘢痕攣縮松解、全身皮膚軟組織缺損修復;陰莖睪丸離斷再植;會陰部惡性腫瘤擴大切除及修復;頭皮缺損、頭皮撕脫傷修復。 痛風石的手術治療。 Ilizarov技術矯正四肢畸形。